邓雯靖——我要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By: 李雯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听山城志愿者开设的故事栏目志愿者说,我们将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志愿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我是今天的讲述者李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邓雯靖的故事。
邓雯靖,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平常喜欢写作、阅读,有空闲时间也会积极的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在邓雯靖的朋友们眼中,她是一个很可靠踏实,开朗外向的人,事实上,她的性格是偏向内敛的。只是在她帮助别人的时,她发自内心的温暖的笑容总是给别人留下的明媚阳光的印象。邓雯靖认为做志愿活动是在做真正有意义的事,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所谓的参加一些“混时长”的无意义活动。并且,在做活动时,有爱心、有耐心、有共情心时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的必备品质。
邓雯靖参加过很多志愿服务活动,她当过图书馆图书管理志愿者;在龙头寺车站做引导帮扶志愿者;参与9.5泸定6.8级地震志愿者工作等等。

在这些志愿者服务中,让邓雯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龙头寺车站做志愿者的经历。在龙头寺车站担任协助购票志愿者时,邓雯靖发现很多公众是在线下购买车票的,并且有很多人甚至不能自己独立的操作购票机器。她不禁感叹:人们理所当然的以为在数字化时代发展了这么多年,绝大多数人都学会了使用手机进行线上购票,但其实生活中仍然有很多人没有跨过那道数字的鸿沟,仍然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引导与帮助。
志愿服务的意义对于邓雯靖来说,可能更为复杂一些。一方面,她在上中学时,邓雯靖的班主任把这样一句话作为班训,叫做“我要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当时的邓雯靖才十几岁,对这句话还没有什么很深的感悟。但在邓雯靖逐渐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疫情、看见了无数的小我用自己成就大我,她逐渐明白这句话的重量,自然而然,邓雯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践行这一句话,于是她选择通过参加志愿活动的方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她认为自己也很荣幸成为了山城志愿者的月捐人,也算是为志愿工作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从另一方面而言,邓雯靖认为志愿活动事实上给志愿者单调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像山城志愿者曾组织过的环保活动、景点引导、车站服务、去社区探访老人等等,多种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能够让志愿者了解更多的职业、接触更多的群体,使志愿者增长见识、从自己的舒适圈从走出来。她把志愿者服务看作是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翻阅志愿者记录,邓雯靖找到了之前志愿工作时写的随笔,附在此处:
今天是2021年1月29日,结束了一周的志愿者工作有感。
在图书馆作志愿者,我感受到了很多的人。也许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我听到在图书馆里骂女儿没有说话技巧的妈妈;听到因为没有手机、没有健康码而不能进馆的老爷爷的抱怨与无奈;听到一位老爷爷在借书的时候对门口的阿姨说,这些古代的医书真的太有用了的感慨;看到了强迫儿子在图书馆里做作业的父亲;看到长得很高的初中生向我询问东野圭吾的书籍推荐;看到帮孙子孙女找寒假必读读本的爷爷奶奶们……在有些时候会感到无语,但在更多的时候又感到一种“被需要”。我觉得当一个人感到被需要的时候,真的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这种感动,也许是今天下午图书馆的阿姨告诉我饮水机下面的柜子里有纸杯,如果要喝水的话可以拿;也许是今天早上帮一位爷爷找到《傅雷家书》后,他对我说:“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还不晓得咋个找了。”的时候,突然地出现;也许是在这许多天里,听见的很多声“谢谢你”之中,就已经慢慢萌芽了……所以我也很不喜欢听到“好像找不到”“应该没有了”这些话,虽然我最近真的很常说。
“因为提供帮助与帮助一样,都能让人们相互依存,这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我从《君主论》里截出了这句话,因为很贴合。图书馆的人与人似乎成为了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而我发现我也很喜欢这个小社会里的小孩子们,这也许是因为他们安静。(更可能是他们都是叫我姐姐而不是阿姨,好!很好!非常好!)与朋友一起做志愿者的乐趣希望大家都有机会尝试,对我来讲,这是一个人融入“陌生社会”的良好过渡,并且,在你遇到麻烦时能够找到熟悉的对象寻求帮助,也让我在这个社会中的生存变得轻松与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