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说】宋文倩——持之以恒,方得始终

【小喇叭说】宋文倩——持之以恒,方得始终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听山城志愿者开设的故事栏目山城之友说第57期,我们将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志愿故事,传递志愿精神。 我是今天的讲述者刘皓玥,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宋文倩的故事。

宋文倩是一名来自重庆三峡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她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对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酷爱绘画,有超过六年的绘画经历;也喜欢打羽毛球、排球等; 在空余时间也会看看书和听音乐。宋文倩本人也是一个喜欢挑战,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与此同时她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她处事沉着冷静,对待任何事都热忱认真。

在宋文倩看来,奉献者固然伟大,但她更想成为一名传播者。希望可以通过她的志愿工作,让更多的人看到志愿的意义,也想帮助到更多的人。当然,在志愿当中她自己也有很大的提升:一是改变自己。从利己主义向利他主义转变,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体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奉献精神。二是领悟团结的巨大能量。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人多的力量不可估量,众人拾柴火焰高,志愿活动也一样,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才能帮助到更多人,大家的生活才会更加有意义。三是感受每份职业的不易。每份志愿活动都对应着一个职业,每一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付出的人,都值得赞扬。   

而宋文倩所崇尚的志愿精神是——奉献、无私和团结。她做过很多志愿,有参加青鸳课堂、渝西小家等等。而令她印象深刻的志愿经历是在她两次去往渝西医院接触天使宝贝,上次陪伴因为疫情原因,在线上与宝贝们配合起来有些许吃力,但是却种下了名为“缘分”的种子。第二次前往渝西医院看望他们的时候,她对此之前的一切印象全被打翻:“当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到天使宝贝们从身边路过时,他们总是眨巴着眼睛看着我们,在周围其他人示意下,才小声地跟我们打了招呼。随后我们开启了一场更为美妙的活动。”活动的时光总是飞逝,当志愿者们都还在沉浸其中时,活动就已经悄然无声地结束了。

可能这次的志愿只是宋文倩生命中的一次经历而已,但从这次活动收获与汲取到的很多知识才创造了现在的她。她似乎真的理解了“志愿者”这几个字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在志愿活动当中,她也承担起了能力范围内的社会责任,同样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传播者,利用空闲时间宣传着志愿活动。虽然志愿者的力量还未强大到彻底解决社会问题,但是宋文倩相信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志愿者会遍及每个需要的人身边,传播着正能量!

【小喇叭说】王凤——从志愿服务中收获自我

【小喇叭说】王凤——从志愿服务中收获自我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听第166期的志愿者说,这里是是山城志愿者之家,分享和传播山城的故事。我是今天的讲述者宋渝川,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王凤的故事。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王凤,是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学生,我的爱好比较广泛,喜欢唱歌、看电影、追星等。我的性格活泼开朗,自带社牛属性;同时我也是一个耐心、温和的人。

我与志愿服务的不解之缘来自于疫情期间,当时我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于是在别人的帮助下我了解与参与了某次防疫志愿活动,从那之后我就喜欢上了志愿服务活动。我认为志愿者必备品质是爱心和耐心,当我们充满爱心,就会让被服务者感受到人性的关怀与美好;当我们充满耐心,就会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被服务者接受帮助,达到人人互助的社会效应。

我参与过防疫志愿活动、土湾养老服务站运动会、缙云山志愿活动等等。然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次土湾养老服务站运动会活动,当我看到那些爷爷奶奶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我也发自内心地充满喜悦,因为每当看到他们慈眉善目的面容,我就会想起我的外公外婆,所以感觉格外亲切。

志愿服务对我而言就像是一种爱好,在志愿活动中我不仅交到了新朋友,还锻炼了我的社交能力,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

人生而不同,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每个人的价值也不尽相同。志愿者或许只是社会阶层结构的其中一层,但是它却不可或缺,它的作用也无法衡量。社会由人组成,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的频繁使用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相处开始渐渐变得复杂化、冲突化、距离化,而志愿者在社会中就相当于一束光,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延续人性中的善意,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

我觉得做志愿服务是一个传递爱、传递快乐,进而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我愿意永远成为志愿者大家庭的一员,为这个社会作出我应做且能够作出的贡献。

【小喇叭说】叶智佳——治愈他人,治愈自己

【小喇叭说】叶智佳——治愈他人,治愈自己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听第168期的志愿者说,这里是山城志愿者之家,分享和传播山城的温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叶智佳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叶智佳,今年十八岁,是重庆工商大学的大一学生,就读于财会专业。

我是一个对什么都挺有兴趣但学得都不算精的人。我学过书法、钢琴、绘画,吉他,但都因一些事情被搁置。技艺方面潦草收场,所幸我还有一个很大众的爱好——阅读。或许是打发时间,又或许真的有感有悟,我真切地欣赏每一句人类智慧的结晶。

从我的兴趣中大家或许就能窥见,我是一个挺“松散”的人。开心就好,这是我人生的一大座右铭。一方面我有着随意、不愿精心雕琢的个性,但在另一方面,一旦决定了要做的事,我就会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去完成它。所以即使看似懒慢,我也知道我有一颗怎样坚毅的心。

那么参加志愿活动呢,正是我懒慢个性里坚毅的那一部分。

记得去年尚未入学时,学校就给我们布置了入学征文。和每一个新生一样,我在字里行间大谈特谈我的规划与目标。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投身志愿活动,用脚步丈量雾都大地,在途中留下青春的印记,美其名曰“为山城更添一份热情红”。现在想来,我也算是不负当初写下的宏篇。

对于志愿活动应该具备的品质,我认为很简单。一个是坚持,一个是奉献。参加一两次活动很简单,难的是坚持把志愿活动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夏天骄阳当空也好,冬天寒风凛冽也罢,奉献的快乐足以使人忽略或许有些艰难的环境。究其原因,正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所写“以中有足乐”罢。

我前前后后也参加过较多志愿活动,在小学生课外辅导活动,我和可爱的弟弟妹妹们混成了好朋友;也参加过社区防疫活动,在服务家家户户的过程中体会到我国政府防疫工作的伟大;参加过敬老院活动,在陪爷爷奶奶们聊天的过程中触摸到了一颗颗孤独但善良的心。

我记忆最深刻的事,便是上次在社区值班了解到的一对爷爷奶奶的故事。爷爷早年丧偶,后来结识了奶奶,两人互相照顾互相扶持几十年。但爷爷现在身体不好了,爷爷的子女便要求奶奶搬离爷爷的家,并卖掉爷爷的画作。我有幸能帮爷爷收拾画作,绘画栩栩如生,书法刚劲有力,我想爷爷一定是一个有志趣高雅的人。但听到了这个故事,我未免有些唏嘘,相濡以沫的伴侣不得不分别。世界上总还是存在冷漠的人,正因此,我们才更要做温暖的人,尽一份力驱散每个社会角落里的阴暗。

志愿活动于我来说,是一个与社会产生连结的重要途径。因为高中发生过的一些事,我偶尔会感到悲观消极,是志愿活动给予了我抵抗消极情绪的良药,让我走出去,做起来。在参加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遇到了很多负责热情的长辈,结识了很多温暖慈祥的老人,他们像一束束光,照进我孤寂荒芜的内心,让我知道我的意义所在,让我知道世界很大,不能沉浸于过去的沉郁。被服务者往往会认为我治愈了他们,其实,是他们在治愈我。感谢我遇到的每一个人。

志愿活动从来不是没有意义的。一方面,它锻炼我们为人处事的能力;一方面,它使我们认识更多的人,看到更大的世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志愿活动的益处多多,唯有参与者方能感受其中的乐趣。我很庆幸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也诚挚地希望和每一个素未谋面的你在志愿一隅里相遇。

【小喇叭说】朱宏露——志愿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

【小喇叭说】朱宏露——志愿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志愿者说,这里是山城志愿者之家,分享和传播山城的温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朱宏露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朱宏露,来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20级经济与金融班。爱好书法和徒步旅行,特长是摄影。 我是一个比较安静的人,但不内向,我能够和不同类型的人愉快地交流和沟通,也可以在不同的场合勇敢、从容不迫地表达和展现自己。同时,我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很小的事情就可以让我得到满足感,我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发现治愈可爱的东西。而对于我喜欢的事情,我也会权衡利弊,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坚定不移地实现它。

我参与志愿服务最初的初衷一方面是因为入党要获取志愿时长,另一方面是觉得它很有趣,还可以帮助别人。但现在发现,参与志愿活动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提升了自己。

我曾经去清洁公园等公共场所的垃圾、为游客做景区游览指导,也参与过防疫体温检测服务、河流环境情况调研、环保宣传交流等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地,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志愿者,我们都需要具备尽职尽责、胆大心细、能时时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在这些志愿活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去涂山某养老院关爱孤寡老人的活动,当时的任务是看望老人并陪他们做游戏,发放奖励。当我们到达养老院时,可以很明显地看见现场有很多很多的老人,他们面带笑意,很期待和我们一起度过接下来的时光。其中的一些老人很明显活动不便,还是派专人把他们抬到活动大厅,但他们还是坚持参与。当时我负责一个小游戏,参与人需要将乒乓球从盛满水的纸杯吹到另一个空纸杯。在这过程中有个老人无论嘟着嘴吹多少次,乒乓球还是丝毫不动。为了增强老人的自信,我们悄悄地帮助他把乒乓球吹到空纸杯里。老人可能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动作,而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自己也很开心。

不过,当大家都在做游戏的时候,我注意到有一个老人坐在一张桌子上发呆,我就很好奇地向他走近,结果我就后悔了,因为那个老人看不见。但是老人还是很热心地和我聊天,但他告知我自己因病不能吃太多蔬菜,我当时心底里面感觉凉凉的,觉得这位爷爷真的太不容易了,希望生活对他们好一点,让他们活得开心一点。

在这个养老院里还有一个优雅的老奶奶,她曾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老师。当老奶奶玩游戏玩得吃力、越来越失落的时候,我被拜托假装自己是她的学生回来看望她,大家就陪着老奶奶演了这样一场戏,我们一起唱歌,一起鼓励她,老奶奶好像也相信了,也开心了很多……每次参加志愿者活动后,我都能体验到一些暖心的经历,收获到不一样的成长和感悟,这也是我喜欢做志愿者活动的一个原因,而且做志愿活动可以让我的心灵更加澄澈和干净。

我并不认为做志愿服务是没有意义、浪费时间的。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让自己走出舒适圈,去融入社会,接触到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而做志愿服务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它不需要过多考验我们的专业能力,只需要我们具有负责任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等品质;其次,做志愿活动可以产生很大的正外部性,你自认为做的一件小事其实会影响到很多人,温暖很多人心,能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贡献。如果每个人都做一点点志愿活动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一定可以变得特别特别美好,所以,让我们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最后,躺在宿舍里娱乐的时间和做一次志愿活动的时间是相当的,那到底哪一个更具有意义呢?我们可以选择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有限而更有质量的事情。

最后,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抽出空闲时间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给予别人一份温暖,留与自己一份澄澈。

山城之友 | 刘星蕊——星光不负赶路人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听山城志愿者开设的故事栏目山城之友,我们将在这里向大家分享志愿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我今天的讲述者郑静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刘星蕊的故事。  

刘星蕊就读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平时喜欢看书,听说唱音乐。她也擅长绘画和写新闻稿。谈起性格时,她说:“我是一个比较社恐的人,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会特别紧张,但是却很喜欢帮助别人,也很善于观察和照顾别人的情绪。”

聊到成为志愿者的初衷,她给我的回答是——照亮别人磨练自己,希望不会再因为面对陌生人社交时而恐惧,同时也想接触到新的人和事。

对刘星蕊而言,印象中最深刻的志愿经历是和山城志愿者的小伙伴们一起去渝西小家。在那次志愿活动中,刘星蕊认识了里面一个志愿者陈爷爷,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他总要在自己有空余时间的时候来到医院陪伴生病的小孩,和他们一起玩耍,并帮助他们参与到志愿者的课堂中。刘星蕊十分感动地说:“在听他对我们最后的志愿服务总结的时候我真的有被深深地触动到。他告诉我们,他已经在这个医院当志愿者当了十几年了,每次他看见小朋友的微笑的时候他自己也会感到特别地开心,他说只要自己身体健康,就会继续伴随这些儿童成长。也正是这件事,在刘星蕊心中埋下了那颗对坚持志愿服务的种子,她告诉我她也是在那一刻对志愿活动有了更深的看法,更远的希翼。

在刘星蕊眼里,成为志愿者的意义就是自己通过帮助别人而获得很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很多在平常生活里学不到的知识。比如去渝西小家的时候她可以顺带也积累一下照顾小朋友的经验以及一些手工技巧,在做志愿服务时也会遇到不同的人,这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反应能力。去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也可以体会到基层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认真态度,从中学到不少的生活小技巧。

每颗微微发亮的星光,汇聚到一起却能照亮整个漆黑的夜空;尽管世事千帆而过,路的尽头终归是温柔和月光。刘星蕊会将昨日的志愿经历化作更深的热爱,披着勇气与爱心的风衣,奔走于漫漫志愿道路上。

山城之友 | 吴方颖——生以啜芳华,行而沐春光

吴方颖——生以啜芳华,行而沐春光 BY:孙茈旸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听山城志愿者开设的故事栏目山城之友说第19期,我们将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志愿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我是今天的讲述者吴燕妮,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吴方颖的故事。

吴方颖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她爱好很广泛,喜欢绘画,也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去户外看演出、露营、爬山、野餐;闭门不出的时候,就看看文艺电影、读读纪实小说。她的性格娴静恬淡,于她而言,将日子过得温而不沸,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核”便是最重要的。

最初,吴方颖参加志愿服务一方面是为了入党,另一方面是为了深度体验重庆风土人情。因为做过环卫义工,所以更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是一句口号;因为做过社区义工,所以更明白服务行业的辛苦,也在和老年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老人防诈骗意识比较薄弱;因为陪伴过脑瘫儿童,所以更珍惜健康的可贵。在陪同脑瘫亲子家庭出游科技馆时,吴方颖和其他几位志愿者将一些印着二维码的小纸片发放给各位家长,并告诉他们二维码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录制的一些祝福,但她始终记得有位爷爷不停地问:“扫这个码有什么用呢?”那一刻她感到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很苍白,她所能想到的任何回答,好像都只是在揭他们的伤疤。因为在她看来,不敢同情他们,因为他们才是最伟大、最坚强的人;她也不敢说她关心他们,因为她的关心保质期太短,太微不足道……当然,做志愿者并非遇见的都是一些伤痛,这两年,吴方颖也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过重庆各大湿地公园,看到很多家庭会在周末一起出来游玩,带上一些零食、一个音响、一些简易桌椅、一些戏水工具,孩子们在小溪里捕鱼,大人则在一旁的吊床上晒太阳、话家常……也许,幸福不过如此。她们穿着马甲工作时也经常收获各种夸奖,志愿者的价值不容否认,但就她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体验了不同的生活,多了一些观察世界的视角。

当谈到志愿服务的意义时,吴方颖是这样回答的,“参与志愿活动的这两年里,我走过了重庆很多不同的地方,见识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将会持续指引我今后的人生。”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认为做志愿服务是没有意义的、浪费自己时间的事情,但是吴方颖却有自己的见解——志愿者没有道德门槛,只要你愿意付出,增多一点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总好过在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望着彼山更高。不久之后吴方颖将回到家乡湖北开始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也要暂别山城志愿者这个大家庭,但她相信自己的志愿之旅不会就此结束,与此同时也想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山城志愿者:“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山城变得更美好!”

感恩所有遇见。

志愿者说 | 陈丽——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责任与理想

陈丽——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责任与理想 by蔡方凌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志愿者说,这里是山城志愿者之家,分享和传播山城的温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陈丽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陈丽,来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的电子商专业,平时喜欢唱歌、旅游和品尝美食。我在生活中比较爱笑、耐心且细心,也十分热爱公益事业。

我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就是希望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当时加入山城志愿中心是通过学校同学介绍的,现在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认为参与志愿服务首先要有积极乐观向上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做志愿时也需要诚实守信,还得有团队意识和亲和力,要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和倾听他人。

至今为止我参加了山城志愿服务中心组织的宽仁医院志愿服务培训、少儿图书馆服务活动、社区防疫活动、重庆野生动物保护净滩活动等等志愿活动,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第一次参加“慧灵陪伴”志愿活动的时候。 此次志愿活动是需要我们志愿者每人带领一位智力障碍儿童去集合点集合,而我负责的小朋友有些不合群,不想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跳舞,然后我就陪他一起坐在旁边聊天,他逐渐敞开心扉放开心怀,主动与其他孩子们一起跳舞,之后他还带我去观赏广场上的喷泉,整个活动中我们都玩得很开心。这群孩子们虽然无法完全理解身边发生的事,但是会用自己童真而期待的目光凝视这个对待他们不是很友好的世界,身为志愿者的我们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就很满足。志愿服务对我来说是枯燥无味生活中的一点乐趣,我也在每次帮助别人的一件件小事中找到了生活的方向,明白人生也不只是为自己而活。

对于很多人认为做志愿服务是没有意义的、浪费时间的事情这一社会现象,我认为这很正常。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有些人更看重现实生活的和实际利益,他们上班后休息都不够,自然会觉得做志愿太累,我们也不能强求他们。不过,总有一部分人是想法不一样的,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去找到这部分人,与他们产生共鸣,为帮助别人而共同努力。

山城之友说 | 吴方颖——生以啜芳华,行而沐春光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听山城志愿者开设的故事栏目山城之友说第19期,我们将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志愿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我是今天的讲述者吴燕妮,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吴方颖的故事。

吴方颖就读于重庆工商大学,她爱好很广泛,喜欢绘画,也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去户外看演出、露营、爬山、野餐;闭门不出的时候,就看看文艺电影、读读纪实小说。她的性格娴静恬淡,于她而言,将日子过得温而不沸,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核”便是最重要的。

最初,吴方颖参加志愿服务一方面是为了入党,另一方面是为了深度体验重庆风土人情。因为做过环卫义工,所以更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不是一句口号;因为做过社区义工,所以更明白服务行业的辛苦,也在和老年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老人防诈骗意识比较薄弱;因为陪伴过脑瘫儿童,所以更珍惜健康的可贵。在陪同脑瘫亲子家庭出游科技馆时,吴方颖和其他几位志愿者将一些印着二维码的小纸片发放给各位家长,并告诉他们二维码里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为小朋友们录制的一些祝福,但她始终记得有位爷爷不停地问:“扫这个码有什么用呢?”那一刻她感到所有的语言都显得很苍白,她所能想到的任何回答,好像都只是在揭他们的伤疤。因为在她看来,不敢同情他们,因为他们才是最伟大、最坚强的人;她也不敢说她关心他们,因为她的关心保质期太短,太微不足道……当然,做志愿者并非遇见的都是一些伤痛,这两年,吴方颖也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过重庆各大湿地公园,看到很多家庭会在周末一起出来游玩,带上一些零食、一个音响、一些简易桌椅、一些戏水工具,孩子们在小溪里捕鱼,大人则在一旁的吊床上晒太阳、话家常……也许,幸福不过如此。她们穿着马甲工作时也经常收获各种夸奖,志愿者的价值不容否认,但就她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体验了不同的生活,多了一些观察世界的视角。

当谈到志愿服务的意义时,吴方颖是这样回答的,“参与志愿活动的这两年里,我走过了重庆很多不同的地方,见识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将会持续指引我今后的人生。”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认为做志愿服务是没有意义的、浪费自己时间的事情,但是吴方颖却有自己的见解——志愿者没有道德门槛,只要你愿意付出,增多一点的人生经历和体验总好过在一成不变的生活里望着彼山更高。不久之后吴方颖将回到家乡湖北开始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也要暂别山城志愿者这个大家庭,但她相信自己的志愿之旅不会就此结束,与此同时也想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山城志愿者:“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让山城变得更美好!”

感恩所有遇见。

山城之友说|陈巧——享受志愿的宁静,感受心灵的互动

陈巧——享受志愿的宁静,感受心灵的互动 BY:孙茈旸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听山城志愿者开设的故事栏目山城之友说第19期,我们将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志愿者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我是今天的讲述者邓利园,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陈巧的故事。
陈巧同学就读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广告学专业,平日里最喜欢听歌和追剧。这些简单且单纯的爱好,会让她感到十分地安静和惬意。陈巧同学是一位复杂的矛盾体,时而随意散漫,又时而固执执着。如同她给自己的定义一样:“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我不太会顾虑其他因素,只会考虑如何把那件事做成功”。
陈巧同学很坦率地告诉我们,她接触志愿活动的初衷是为了加综测、拿奖学金、存钱,然后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多么纯粹而简单的愿望。但是在经历过”粽叶飘香,陪伴老人”、”窍角沱儿童安全小课堂助教”等志愿服务经历之后,陈巧同学逐渐地发掘了一些成为志愿者的必备品质。她认为,作为一名志愿者首先要有耐心,应该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陪伴和帮助志愿对象。其次是要学会友爱,满怀善意,温柔地对待自己,温柔地对待志愿服务对象,温柔地对待整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学会尊重,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要平等地看待自己和服务对象,尽力做到推己及人,一视同仁。
     采访中,陈巧同学给我们讲述了她志愿旅程中最难忘的一个故事,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听听这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一次助残陪护一群星星的孩子的活动。活动开始前,召集人告诉陈巧这次服务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们,并交代了一些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由于了解不足,进屋前,陈巧一直怀着担心和忐忑地心情,小心翼翼地跟在负责人后面。在跟着负责人领完志愿服之后,她见到了一群小朋友。她注意到其中有一两个孩子好奇地盯着他们,但他们的眼神又显露出一丝迷茫。

于是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劳动。在接触的过程中,陈巧发现这群孩子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尽管他们中大多数孩子是内向的,不太愿意主动和人交流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这群孩子散发着他们稚嫩的可爱。这群孩子会因为”弟弟,你好棒!都洗了这么多张垫子了,真厉害!”这样的夸赞心花怒放从而更努力地工作,志愿者们也会在百分百地卖力劳动的同时重复着”真棒”、”厉害”这些本来用来夸赞他们的词语。

陈巧回忆道:“有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和我们交流,他总是主动询问很多问题,还边说边帮我们接了满满的一杯水。还有一个穿浅蓝色衣服,皮肤白嫩的有趣的弟弟。他会在我给他打招呼时开心的回应,会带我去办公室,让我当着他老师的面夸他,然后获得小小的奖励。这个小机灵鬼还给我介绍他的老师们,如果叫错老师名字竟然会撒起娇来,真的很可爱。”对于这次的经历,陈巧的感受是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陪护志愿活动,也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和互动。

最后,陈巧告诉我们,志愿活动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给予他人温暖的同时,也让他人温暖着自己。在与小朋友和老人们的一次次对话里,在一次次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中,她浮躁的内心感受到了短暂的平静与安宁,也让自己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追求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