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 沙坪坝养老服务站义工服务活动新闻稿

新闻稿:范祎

2023年4月6日上午8点至17点,志愿者范祎、李莉莎前往沙坪坝养老服务站看望各位老人,给他们送上了亲切的问候和祝福。

上午8点到12点,两位志愿者陪老人们拉拉家常、谈谈过去,让老人摆脱了寂寞的同时,自己也受益匪浅。李莉莎同学将一位坐着轮椅的刘奶奶送上楼,并陪着刘奶奶写书法,聊聊天。在中午老人吃饭时,两位志愿者与养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为老人盛饭菜、放饭菜。到了下午,两位志愿者同钱老师去看望丁爷爷家里,陪他聊聊身体情况和日常生活,丁爷爷眼眶湿了,志愿者们笑着嘱托他注意身体,不舍地离去。之后志愿者们回到养老服务中心,陪爷爷们聊天、下棋,其乐融融。

时间转瞬即逝,留影过后,志愿者们与老人们一一告别。老人们满含泪光的双眼,皱皱巴巴的双手,玻璃门前不肯离去的佝偻身影,让志愿者们心底一颤。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在养老服务中心里,每一位爷爷奶奶都需要一个聆听者,听听他们的故事;需要一个陪伴者,陪伴他们度过平淡的晚年生活。

【志愿者说】陈思杞——志愿服务,让文明之光更加闪耀

陈思杞——志愿服务,让文明之光更加闪耀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听第136期的志愿者说。这里是山城志愿者之家,分享和传播山城的温暖!我是今天的讲述人孙茈旸,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陈思杞的故事。

陈思杞是来自重庆交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平时喜欢音乐,特长是画画.生活中,她慷慨大方,乐观开朗,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谈及她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时,她说“首先是因为受到了身边人志愿经历的触动,体会到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地方,其次就是自己也经常遇到老人摔倒或者有人需要帮助的情况,意识到加入一个组织会更加系统有方法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她认为作为一名志愿者最重要的是具有社会责任感。要有不分你我的热心,要有极强的共情能力。

从参加新人见面会到成为多次见面会的服务义工分享经验,为社区流动儿童整合心理调查并网上录入,为敬老院、养老院的老人包饺子,去家里慰问他们陪他们聊天,加入小喇叭义工担任视频剪辑工作,担任满天星校园大使组长。其中令她印象较为深刻的事情是,挨家挨户去探望留守老人的时候,每一位老人都是一个人在家,家里家具都很陈旧,这个年代有的老人还在使用那种方型单色电视,大部分老人不是丧偶就是丧子,仔细一想,不是老人不出门,而是社会已经让他们觉得自己做不了什么。陪他们聊天时,聊到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满脸春风,满怀笑意。离别时他们十分依依不舍,就像是自己的子女又要离他们而去,我当时瞬间就落泪了,他们笑得越慈祥我就越悲伤,我临走前给每一位老人一个大大的拥抱。既是陈思杞对他们的慰藉,也是她对志愿服务的决心。她谈到志愿服务意义时说,“我以前自认为自己是个很为他人着想的人,后来我发现自己考虑的事情太片面了,这一点不单单影响到了我的生活,更是对我思考学业问题影响更大。其次是我以前虽然性格挺好,但是不会主动去和别人说话,通过志愿活动经历我知道主动一点会让别人对你印象更深,而且收获更大”。

关于那些说志愿服务活动是在浪费时间的人,她认为“其实这个问题没有对错,无论做不做志愿,都是为了让人生更丰富,让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能得到体现。我不是无私的,但是我认为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能够帮助他人是更好的一种选择,所以我认为做志愿服务非常有意义的。更何况,作为新时代青年, 我们要秉承志愿服务精神, 要有一颗为他人服务的爱心和一份奉献的热情,让志愿精神遍地开花,为城市增添更多亮色。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9月11日凤天路博纳电影城福利活动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免费观影会纪录

新闻稿作者:邱琳湖

9月十一日晴空万里,惠风和畅,志愿者们准时来到了电影院,开始了今天下午山城志愿者的福利活动。在志愿者的组织下,我们井然有序地进行登记,顺利地进入了会场。

在观影过程中志愿者们都做到了文明观影,下午五点半观影结束。大家有序退场,临走前有感而发,许多志愿者讲述了自己的观影感受,其中几位志愿者讲着讲着不禁潸然泪下。好的电影往往会给予人无限的思考,也许这就是电影的意义,感谢山城志愿者服务中心精心准备的福利活动。

9月10日重庆科技馆志愿服务活动

新闻稿作者:代欣伶

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正值中秋佳节,望月怀远,在大量游客涌入科技馆参观时,今天的重庆科技馆志愿者也如约而至。
本次活动我是二楼A区,到达科技馆后,相关工作人员为我们进行了志愿者分工与培训。我负责穿衣打扮区域及在该区域的“稳中求胜”中秋特别活动、能源口罩。主要工作是:引导游客们文明参观,佩戴口罩、正确使用穿衣打扮区的智能穿衣工具以及负责“稳中求胜”中秋特别活动的。重庆科技馆里的游客大多是家长带着小朋友来体验活动,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小朋友的天真烂漫和对真理的渴求,家长的耐心教导与解答,一声声稚嫩的“谢谢”,让我感受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义。


作为一名志愿者,要怀着为人服务,无私奉献的精神,怀揣点滴温暖与无限热忱将点点星火汇成燎原之势,为社会作出贡献。

重庆沙坪坝天星桥街道暑期防疫小喇叭义工线上志愿活动

新闻稿作者:李莉莎

重庆山城志愿服务中心下设的小喇叭线上宣传义工志愿自成立以来,持续致力于在各个官方平台上传播志愿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精神,影响更多人加入志愿者大家庭,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该活动面向在校大学生及社会人士,工作涉及宣传传播包括微博、微信、抖音、哔哩哔哩、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发布、新闻稿的采编工作、录音录像视频编辑、活动海报平面图片设计。整个组织活动分工合理、安排井然,及时有力地推送志愿服务消息,当好志愿服务“传声筒”。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许多线下志愿活动的举办受到限制,而小喇叭义工的传播工作仍在为宣传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于温暖助力。今年8月,重庆沙坪坝区由于严峻的疫情形势被封锁,为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沙坪坝区天星桥街道志愿组织与重庆山城志愿服务中心联合服务力量,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围绕疫情防控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并进行疫情防控的宣传引导,大力展现社区志愿者们的服务品质与精神风貌。

而小喇叭义工的成员们综合运用媒体资源,积极与社区志愿者采访交流,深度挖掘报道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梳理总结优秀项目、团队和个人案例,讲好防疫阻击战中的志愿故事,发扬志愿者在沙坪坝疫情防控中的磅礴力量。

在大家同舟共济、并肩作战的努力下,沙坪坝区的疫情逐渐好转,天星桥新闻疫情采访组联同线下社区的志愿工作者,于8月30日召开防疫工作总结会议。会议上活动组织的工作负责人和重庆山城志愿服务中心的团队负责人对整个工作进行总结,在港城花园、紫荆花园、宏华苑等社区参与防疫志愿活动的志愿者与小喇叭义工成员也分享了自己的工作感受,整个会议总结推广志愿服务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宣传志愿服务事迹、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培育志愿服务文化、营造志愿服务氛围,展现志愿者的时代风采。不论是在防疫一线工作的志愿者们,还是开展线上疫情防控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小喇叭义工成员,每个志愿者都在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中真诚奉献。

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礼貌的过程。对于从事服务的志愿者个人而言,首先,志愿服务有利于塑造或深化价值观念。通过参加线上志愿活动,有利于自我巩固与增强对国家、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健康的心理与坚强的意志,形成团队协作意识,从而在无私奉献中进一步获得心灵的净化与精神的升华。其次,志愿服务为志愿者搭建了奉献社会的重要平台。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于小喇叭义工的成员们来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自己能有机会为社会问题的改善出力,为社会建设出力,从而尽一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回馈社会、贡献社会。再次,志愿服务有利于开拓知识视野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锻炼志愿者的组织、协调、沟通等能力,丰富人生的阅历和生活体验。 助人助己,乐人乐己,希望未来小喇叭义工能够继续以线上方式参与志愿活动,为志愿服务事业多多贡献力量。

【同心抗疫,志愿者在行动(12)】曹放——身着白衣,心有锦缎

在这个异常炎热的夏季,防疫志愿者们默默为人们付出的身影成了重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始终尽责执行沙坪坝区社区防疫服务的曹放也在平凡中发光发热。他主要负责维持社区核酸检测的秩序和搬运物资,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持续很久总会让人吃不消,但当曹放看到其他青年志愿者们也在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奉献的姿态进行安排的工作,曹放便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火辣辣的太阳灼烤着曹放早已沾满汗水的脸,苦重而闷热的空气也仿佛在阻碍他前进,但他仍然坚守在协助核酸采集的岗位上,那坚毅的背影,令人感动与敬仰。

在核酸检测点,很多志愿者们往往会忙得没有时间离开工作现场去吃饭,而曹放注意到这个问题后就主动为大家分配工作餐,对曹放来说,带着关怀和关爱来对待每个为疫情而努力的人,才是应对疫情的正确姿势。他想要再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与大家并肩战斗,“要像灯塔一样,为一切夜里不能航行的人,用火光把道路照明。”

曹放感叹道,“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个关键时候、在这个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就该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志愿服务虽然很累,并且也会有居民不配合工作的情况,但经过我们的交流与协调,人们最终会相互理解与支持。以后我也会积极参加此类志愿活动,当我看到自己的努力给他人带来慰藉时,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幸福感、成就感。伸出双手,献爱心,收获的便是双份的快乐。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人们一切安好,相信我们必将抗疫胜利!”

重庆巴南界石抗火救援 | 吴孝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8月以来,极端高温天气下,重庆已发生森林火灾18起,山火肆虐,险象环生。救火必须争分夺秒,各方志愿力量迅速凝聚起来,纷纷投入赶赴火灾前线。人们都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前路有光,初心莫忘“。在众多的平民救火英雄中,有一位重庆人不计得失,不计生死,积极参与本次抗火志愿活动,尽力所能,向火而生。他就是吴孝中先生。

2022年8月21日晚21点左右,在网上看到巴南界石火灾严重的报道和政府发布对会使用油锯、能拉货接送人员的志愿者紧急招募令时,在与火灾现场仅距离20多公里处居住的吴孝中难得地感受到自然灾害与自己是如此接近,想着脚下的这片土地时刻遭受着不尽的火灾侵袭,吴孝中顿时感到身上奔涌着一种力量,一种能够让自己拼尽全力去抗火救灾、保护森林的强大力量。吴孝中本身是一名山城志愿者,又是老党员,他常以大义为先,这次也二话不说,就马不停蹄地前往界石政府办公点登记报道。在火灾救援的关键时刻,他便是挺身而出、热情驰援的先锋。

这次抗火救援活动中,吴孝中首先就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后勤保障工作中去。他在报道当天晚上便开始负责在政府办公点接收、清点救援物资,也倾力完成进出车辆的秩序维护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吴孝中目睹到有很多的热心人士捐助饮料、食物等物资,有以集体的名义对火灾支援的捐助,也有个人为表达对救援人员、志愿者们的敬意与感谢而进行捐助。当看到有些捐助者不愿留姓名、只想稍微减轻救援工作的压力时,吴孝中不由得感动得热泪盈眶。

吴孝中为了山火扑救的后援工作日夜不歇,秉持不怕困苦的信念的他在第二天收到通知,便主动请缨成为了一位新玉村的油锯使用人员。到达新玉村后,吴孝中听指挥人员安排,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山林锯树、砍掉隔离带内的杂草与刺藤的工作当中。从早上到晚上,吴孝中和巴南丰盛民兵组织抓紧每分每秒使用油锯锯树,为一座座高山开辟隔离带,用斗志的火焰燃烧了整个黑夜,凝成重庆巴南的破晓天光。清理隔离带时,吴孝中与多名救援人员一起,咬牙克服了山坡陡峭的困难,沉着应对着树大杂草刺多的危险,当工作后回家时,吴孝中又发现身上全是小蚂蚁,幸运的是这种蚂蚁并不咬人。但是知道以后每次上山工作都会遇到像这样未知的风险,却仍然选择踏上战场,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有勇气和毅力去执行的。

这次重庆不仅在巴南区出现罕见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发生火灾,还有大足、长寿、北碚等区域都出现灾情,但通过全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多日,森林明火如今终于全部扑灭,现已全面进入清理看守防护森林阶段。但此时吴孝中仍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和现场护林防火工作中来回奔波,时间的暑热,啮咬着他的手掌,炽热的汗滴落下来,结成山城人民头顶不灭的艳阳。

当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稀松常态后,城市逆行者的英勇事迹连同灾情的余烬便会一直渗透到每个山城人的记忆深处,今后人们将会严阵以待,毫不松懈地做好充足安排,联结八方力量面对一切灾难。而对于吴孝中来说,自己以后也仍会自愿抓住任何机会,随时做好应对各类灾害或疫情防控等事故的准备工作,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而在疫情防控方面,吴孝中也在用实际行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立志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的志愿者。

在这次抗火救援中,蓝天救援队人员、各武警消防官兵和志愿者们不畏艰险、各司其职、高效协作,体现了忘我奉献社会的精神,做到了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成了守护家园的钢铁长城。即使前方是无尽的恐惧与风险,人人仍精神振奋,没有丝毫退却,毫无畏惧地挺进山林砍树、灭火,抑或用摩托车往返以运输所需的物质上山,用实际行动诠释人民财产安全。

救援一心,点赞新时代。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初心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让我们齐心守护山城的绿色森林吧!让它永远绿意葱葱,花香鸟语惬意灵动。                

【备注:支援地为重庆市巴南区界石镇政府服务区、新玉、桂花村。】

【同心抗疫,志愿者在行动(8)】庞春健——岁月静好,负重前行

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为顺应国家急切的号召与呼唤,重庆小伙庞春健踊跃报名参与天星桥街道的防疫志愿活动。而他被分配到密接转运组,负责转运社区中的密接人员这样一份特殊的工作。

在活动前期,庞春健一直进行着高强度的工作,以致到了人们早已沉睡的深夜他们仍在转运人员。并且,这份工作流程十分繁杂。首先,由于密接人员事先并没有统一聚集到某个区域,所以他们有时会将密接人员从小区转运到酒店,有些时候密接人员需要被转运到大客车上,有时甚至需要转运整栋楼的居民,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奔波于楼栋之间收集信息再统一安排转运。由于他们走访的范围并不局限于重庆某片市辖区,所以每天工作需要极大的运动量,但是庞春健也毫无抱怨。总有这些志愿者们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坚守,撑起万家团圆,灯火通明,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值得庆幸的事情。

而这个岗位的辛苦之处不止这些。在工作时,志愿者们先根据转运人员名单给每个涉及人员打电话核实并记录情况,并灵活根据不同情形采取不同措施,如果该人员能被转运,庞春健等志愿者们就抓紧每时每刻将其转运;如果不能被转运,就将原因记录在案。难度与复杂度都很高的工作不断积压,导致志愿者们的作息不得不日夜颠倒,身心都被工作消耗得无比疲倦。但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密接人员也在减少,再有科学合理的轮班制度加持,庞春健才感叹自己的工作总算是轻松了一点。

这是庞春健第一次接触家乡的志愿活动,而他所处的岗位让他深刻体会到了防疫第一线的工作同志是多么地不容易,这次工作的意义早已流淌在每日的东奔西走中。在工作过程中他与同在为人民服务而四处奔忙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与他们交流后庞春健也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真切的感触。同时,他也通过这次活动更加了解了一些实际行动的防疫工作程序,更深入认识了国家为民护民的防控疫情措施,他说:“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也为自己能被国家这样呵护感到无比幸福。我们都应该在国家的防疫工作指示下执行好属于自己的光荣使命。”

庞春健认为,在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每一份付出都将加快大家战胜疫情、走向胜利的脚步。所谓“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已为人”,作为山城人民的一份子,庞春健也只想着为人民服务出自己的一份力,无需计较有多少报酬与赞美。“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也是志愿者应当践行的重要品质。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阳光普照,是因为有人尽心尽力。请记住是这些平凡的人们选择英雄无畏,当所有人都被疫情束缚了行动的脚步而滞留在原地时,唯有这些志愿者们向暗逆行、迎难而上、默默付出。感谢你们的负重前行,让我们岁月静好。在每个安稳的深夜里,在每个我们都期盼着你们平安归来的身影。

【同心抗疫,志愿者在行动(7)】李光育——铮铮铁骨,为城奋战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 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 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铮铮铁骨,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人生海海,这段为城奋斗的时光,将是李光育难以忘怀,永远珍之的心上记忆。今天,我们将一起倾听志愿者李光育的故事。

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生命重于泰山。如果不有效控制病毒的肆虐,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守护家园,为了守护沙坪坝这片净土。当知道沙坪坝区在召集“山城自愿者”时,李光育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8月20日,李光育收到山城志愿者的消息,于8月21日前往天星桥街道石碾盘社区进行报到。工作之初,社区领导安排李光育及其他几位志愿者在封控楼层和确诊病例的楼栋巡查、劝导,了解居民们的需求和困难。“虽然又累又热,但能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我的心是暖暖的。”他如此说道。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他,内心无比紧张与激动,身上穿着的不仅是隔离病毒的铠甲,更是为城奋斗的战衣。李光育主动申请前往最艰苦,最危险的区域做志愿者。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为一层又一层楼的密接触者家属采集信息,每日坚持进入高风控楼栋送菜。虽然这些楼栋感染性很高,但是为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了让居民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力量,他义无反顾!

重庆的夏天,持续40℃高温,像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娃娃,急得我们无所适从。李光育几次差点晕倒,靠藿香正气液努力坚持着。每天下午六点至晚上九点,他和井口支援医生一起入户采集核酸,穿上隔离衣每次都是汗湿全身回来,手脚都泡烂了,脱了一层皮,但他无怨无悔,他说“只想为国家、为社会奉献一点绵薄之力,捍卫保护生我们养我们的家园,因为我们身体里流着得是英雄的血脉,红岩精神代代传承,因为我只有一个目标,我们一定会抗疫成功。相信国家,相信政府,相信一定会胜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我们从不退缩,同心抗疫,一直在行动。铮铮铁骨,为城奋战。真实的青春比电影更美。这便是李光育青春里的一段故事。

【同心抗疫,志愿者在行动(5)】张美垚——疫情面前,没有人是孤岛


张美垚,来自重庆工商大学。面对这次沙坪坝区疫情的发生,在得知需要志愿者参与防控后,满怀热忱地报名参加了疫情防控行动。进入防控区域后,负责在防控区域中搬运物资、收集并消杀医疗废弃物等工作。


在四十几度的高温下,她穿着防护服一趟又一趟地穿梭着,里面的衣服早已汗湿,但这也阻挡不了她前进的脚步。“加油加油”,她和她的战友们相互鼓劲,大家团结一心、干劲十足。



张美垚说:“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防控行动,作为一名共青团员,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通过这次行动,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前线医护人员的辛苦,理解到了书本上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含义。在以后生活中,我会继续弘扬志愿精神,为家乡、为社会贡献一份力。”

正是有了像张美垚一样愿意从事于志愿服务工作,秉承志愿服务原则,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才能让更多的志愿者朋友加入我们,让美丽的山城增添更多靓丽的光彩。我们才能有如今和谐美满的大家庭,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付出,我们才能迎接明天的平安喜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