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说】李康宁——沐此熹光,一苇以航

【小喇叭说】李康宁——沐此熹光,一苇以航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听第147期的志愿者说,这里是山城志愿者之家,分享和传播山城的温暖!我是今天的讲述者 梁栖铜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李康宁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李康宁,来自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我是一位富有探索欲和想象力的女孩,爱好睡觉,对二次元、游戏和小说都有自己的兴趣点:对于“第九艺术”,我比较喜欢开放世界的自由探索感;我已阅读小说十余年,从悬疑小说入坑,近期尤其喜爱无限流。而目前已开发出乒乓球和游泳方面的潜在天赋。

提及参与志愿活动的初衷——由于我周末时常宅在宿舍,会对人生有一种消磨的愧疚感。一次偶然机会,了解到山城志愿服务中心这个机构,想尝试一番。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帮助他人,我逐渐喜欢上参与志愿服务带给自己的充盈感。

“负责”,是我认为参与志愿服务的一项必备品质,一个重大关键词。去做一件自己无法全身心投入的事情,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尊重。

我积极投身于各类志愿者活动,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与享受。山城志愿服务中心举办的义卖服务、慰问老人、环卫义工等活动,学校组织的“天伦杯”“校园之春”辩论赛、安全志愿服务、有序校园、爱心雨伞等活动,重庆乡村的志愿普法活动等处处皆有我深刻的回忆,满怀的真心。

令我印象最深的志愿服务经历,那便是“长江公益星·有爱集市爱心摊主招募”。为参与这次义卖活动,我提前整理好了自己的闲置物品,包括一些收藏摆件、书籍等。当这些东西得到他人的喜爱时,我发自内心地高兴。义卖实现其作用之意义,不仅在于资源的二次利用,还能够或多或少帮助志愿服务中心的公益运转。平时,我也喜欢将闲置物品捐赠到校园回收箱,或者放到闲鱼上送给有需要的人,希望大家对闲置物品不要直接丢弃,应循环利用,让它们发挥最大价值。

很多人认为做志愿服务是没有意义的、浪费自己时间的事情,这种社会现象是由多方因素造成的。现代社会是注意力经济的社会,人们时间有限、目光有限,投射到自身的选择更多,从功利角度来说很多人或觉做志愿服务是一件“性价比”不高的事情。撇开这些主观因素,从志愿服务本身来说,或有更多提升空间和改进选择,才能更能够吸引人们为其驻足,去投入、去寻找益处。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本身公益目的和价值不足,比如我曾参与过一些摆点活动宣传,发放广告宣传单,但这并没有让我感受到一种价值实现与充盈,而像一些志愿普法活动、慰问老人这些针对社会问题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的活动,我认为增强其宣传,可以很好地吸纳想去尝试却又不了解的志愿者。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我看到了更多无限的可能和美好的未来。在这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不仅收获了知己好友,也通过身体力行帮助他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这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展现!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