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说】刘禹彤——法与爱的平衡

刘禹彤——法与爱的平衡

亲爱的听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听山城志愿者开设的故事栏目志愿者说第125期,我们将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志愿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我是今天的讲述者司文,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刘禹彤的故事。

刘禹彤是来自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一名学生,涉猎广泛,喜欢演奏吉他、钢琴等乐器,喜欢画画,特别是水彩。并且,她会在课余时间看小说,最近在看《绝对不在场证明》和《送法下乡》,刘同学谈到,这种基层法治建设非常吸引她,以后也希望往这方面发展。同时,刘禹彤也喜欢一个人在某个街头不经意的散步,喜欢一个人观察人生百态,最爱的是人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在她看来每个笑容都会让她一天快乐,她总是在以深邃的善良的平和的目光看待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平时也喜欢看动漫,还在学习日语,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也是她的乐趣之一。

喜欢小动物的她,家里有一只小猫和一只乌龟,也会经常投喂舍楼下的猫猫。她说:“虽然它们不认识我,而且见到人有时也跑得远远的,但是我很喜欢它们。”这样一个温柔的人,在谈及志愿者初衷的时候,刘禹彤说:“我主要想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也可以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其实我在高中时就了解了山城志愿者,但其中的活动很多都要十八岁以上才能参加,就没能参与,大学之后便成为了志愿者的一员。我的专业是法学,我认为法学其实和志愿者挺像的,都是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或是奉献回报社会,匡扶正义,惩恶扬善。虽然志愿者的力量很小,但如果服务的对象因你的存在而变得更好,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在学习之外,我也会参加基层普法的活动,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真正的服务社会。”不禁让笔者想起张明楷教授引用卡尔·恩吉施的名言——心中充满正义,目光不断往返于事实与规范之间。

在志愿经历的收获上,刘禹彤参与了很多志愿活动,她曾为独居老人做饭,也曾位于抗击疫情前线进行志愿服务,也参加过社区普法宣传、心理团铺活动、井盖绘画等等活动。刘禹彤认为,作为志愿者不仅需要一个无私奉献的心,还需要有包容精神。“参与志愿活动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时,我们需要以包容之心去面对。此外,还需要做一个有同理心,能够共情的人,如果只是下达任务,机械完成,这并不能达到我们志愿服务的目的,志愿服务是充满爱的,除了物质上的帮扶外,我们应该在心灵上给予对方帮助。”

比如刘禹彤经常参与的敬老院中的志愿者活动,她认为如果只是去扫扫地,做做清洁,不一定能使老人们感受到很多的关怀,志愿者们应用心服务,应多陪陪老人们说说话,聊聊天,要采取真正有效的方式使他们在心灵上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重视。而在陪伴老人的同时,刘禹彤也感慨自己与父母距离较远而少有陪伴,珍惜家人,珍视当下,珍爱每一个人,这也是她收获的一个重要人生笔记。

目光充满温柔与坚定,心中的法与爱旗鼓相当。刘禹彤会继续秉持她的正义信念与治法志向,贯彻爱与真实于每次志愿活动中。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