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听山城志愿者开设的故事栏目山城之友说第19期,我们将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志愿者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我是今天的讲述者邓利园,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陈巧的故事。
陈巧同学就读于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广告学专业,平日里最喜欢听歌和追剧。这些简单且单纯的爱好,会让她感到十分地安静和惬意。陈巧同学是一位复杂的矛盾体,时而随意散漫,又时而固执执着。如同她给自己的定义一样:“对于自己想做的事,我不太会顾虑其他因素,只会考虑如何把那件事做成功”。
陈巧同学很坦率地告诉我们,她接触志愿活动的初衷是为了加综测、拿奖学金、存钱,然后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多么纯粹而简单的愿望。但是在经历过”粽叶飘香,陪伴老人”、”窍角沱儿童安全小课堂助教”等志愿服务经历之后,陈巧同学逐渐地发掘了一些成为志愿者的必备品质。她认为,作为一名志愿者首先要有耐心,应该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陪伴和帮助志愿对象。其次是要学会友爱,满怀善意,温柔地对待自己,温柔地对待志愿服务对象,温柔地对待整个世界。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学会尊重,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要平等地看待自己和服务对象,尽力做到推己及人,一视同仁。
采访中,陈巧同学给我们讲述了她志愿旅程中最难忘的一个故事,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听听这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一次助残陪护一群星星的孩子的活动。活动开始前,召集人告诉陈巧这次服务的对象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们,并交代了一些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由于了解不足,进屋前,陈巧一直怀着担心和忐忑地心情,小心翼翼地跟在负责人后面。在跟着负责人领完志愿服之后,她见到了一群小朋友。她注意到其中有一两个孩子好奇地盯着他们,但他们的眼神又显露出一丝迷茫。
于是志愿者们和孩子们一起进行劳动。在接触的过程中,陈巧发现这群孩子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尽管他们中大多数孩子是内向的,不太愿意主动和人交流的,但这丝毫不影响这群孩子散发着他们稚嫩的可爱。这群孩子会因为”弟弟,你好棒!都洗了这么多张垫子了,真厉害!”这样的夸赞心花怒放从而更努力地工作,志愿者们也会在百分百地卖力劳动的同时重复着”真棒”、”厉害”这些本来用来夸赞他们的词语。
陈巧回忆道:“有一个穿黑色衣服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和我们交流,他总是主动询问很多问题,还边说边帮我们接了满满的一杯水。还有一个穿浅蓝色衣服,皮肤白嫩的有趣的弟弟。他会在我给他打招呼时开心的回应,会带我去办公室,让我当着他老师的面夸他,然后获得小小的奖励。这个小机灵鬼还给我介绍他的老师们,如果叫错老师名字竟然会撒起娇来,真的很可爱。”对于这次的经历,陈巧的感受是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陪护志愿活动,也是一场心与心的交流和互动。
最后,陈巧告诉我们,志愿活动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给予他人温暖的同时,也让他人温暖着自己。在与小朋友和老人们的一次次对话里,在一次次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中,她浮躁的内心感受到了短暂的平静与安宁,也让自己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追求更好的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