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说】 董兴莲—-传递爱和正能量

志愿者说 董兴莲—-传递爱和正能量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你们好,欢迎收听山城志愿者开设的故事栏目–志愿者说第93期,我们将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志愿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我是今天的讲述者孙茈旸,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董兴莲的故事。

董兴莲来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于2021年10月加入了山城志愿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性格文静慢热的人,在志愿活动和担任蒲公英义工的过程中,她变得敢于主动和陌生人交流。

她认为,做志愿,是一种温暖与文明的传递,因为社会上还有许多人并不了解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性质。她第一次做环保志愿工作时,有人问她做志愿者一个月多少钱,也有小朋友问妈妈他们在干什么,妈妈会告诉他这是一些志愿者,也告诉小朋友长大以后也可以做志愿者,帮助别人。或许志愿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接力棒似的传递着爱心,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加入山城志愿服务中心以来,最让董兴莲难忘的就是2021益启野重庆野生动物保护净滩活动。她说,第一次见到长江,让她非常惊喜和印象深刻。那次志愿活动是通过宣传保护野生动物,捡拾长江边上的垃圾来号召人们爱护环境,保护动物。最让她有感触的就是,“长江本应是一条很美的江,但在开发过程中,没有重视保护长江流域的保护,垃圾遍地,烟头、渔网随处可见。不但污染了环境,对行人也有可能造成危险,渔网可能将行人绊着。”她希望可以通过自已的一点点小行动,向人们宣传这种环境保护意识。

有些人总认为做志愿没有意义,还很浪费时间,但在董兴莲看来这其实并不浪费时间,反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志愿活动没有用,那什么有用呢?是周末待宿舍追剧打游戏有用?还是花费父母血汗钱玩乐有用?在她看来,志愿活动是宝贵的体验机会,可以让人体验不同岗位的艰辛。在环卫工人体验活动中,当志愿者推着垃圾车同环卫工人一起工作时,你会发现他们虽然工资并不高,却做着早四晚九的工作,这些劳动者付出每周只休息一天的辛苦来为大家清扫着这个城市。在陪伴渝西医院脑瘫儿童的活动中,你会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想:这些儿童本应是快乐的小天使,却因生病而与常人不一样。陪伴他们是浪费时间吗?不,这是在传递一种来自陌生人的爱,这是在告诉小天使们,要好好地坚持治疗再好好地长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陪伴和慰问老人的时候,当你知道那些老人因为子女工作不常在家,只能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守着小家,在孤独的一日三餐中盼望子女回家时,你会为他们感到无比的难过。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现如今我们自己远离家来读书,他们也是这样与影子作伴,如果有人能多陪陪他们该多好。因此,定期开展一些关爱老人的志愿活动,给老人带去快乐,这恰恰是志愿活动有意义的体现。

轻松和赚钱,从来不是志愿活动追求的东西,只要用自己的行动一点一点地,长期坚持着去帮助别人、感染别人、传递温暖,便会发现,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便是志愿活动的价值。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