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彭城斌,就读于重庆邮电大学工程的管理专业。在学习之外的认知盈余时间,我爱好建立模型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和专注力,除此之外阅读书籍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沉浸于书籍的过程中我能感受与优秀的人精神上的连接。
我是一个乐于奉献、善于聆听、善于沟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心胸豁达开阔、有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的志愿服务者,同时我也是一名渴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的有志青年。在抗洪救灾和疫情期间,我看到了共产党员团结协力身在一线,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员在国家大事面前所展现的重大作用与伟大力量,让我不由得心生敬佩与向往之情。我决定要以志愿者的身份活跃在山城这片土地上,感受这份担当的重量。
2018年,我成为了一名山城志愿者。最初接触到的志愿服务活动是渝西小家。然后是重庆少儿图书馆的志愿服务活动。2020年,我进入大学,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少儿图书馆每周的常规志愿活动,就成了我投入最多时间与精力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后来,我动员了我们整个寝室,再到整个专业甚至整个学院中有志愿意向的同伴们一起为志愿活动、为服务社会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我觉得我们山城志愿者组织的服务范围,涵盖了幼、老、弱等社会弱势人群,帮助他们既是践行自己的社会服务活动,也是对党的宗旨与价值进行更深一步的认知,可以说志愿服务是我入党路上的磨砺自己的优质动力与坚实基础。
我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是认为志愿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对自己与他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此外,我认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必备品质有三:第一,持之以恒的衡心;第二,对该志愿项目具有一定的基础(有类似经历或者经过培训);第三,富有社会责任感,道德品质优秀。我会不断努力,实际行动磨练出自己美好的志愿品质,在社会公益的星辰大海中行稳致远,方得始终。

第一次做在渝西小家做陪伴类志愿者的时候,我面对的服务对象是身体有些问题的儿童。当我和他们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其实看着他们和正常的孩子没什么不同,只有他们说话或者活动的时候才能看出些许异样。当时我连着参与了2次志愿活动,第一次志愿者们正好一起举办集体的生日晚会,孩子们是与我们这些大哥哥大姐姐在康复中心一起过的。第二次志愿活动时,有位小朋友问我:哥哥,你下次还能不能来看我?我如约而去,常常看望那个小朋友直到出院。不过当时我正是高三年级学业繁忙,所以就暂时放下志愿者服务活动了。但由于那件事深深触动了我,进入大学之后我立即拉动了我们学院的同学创建了一个志愿者小队,旨在对常规的志愿服务活动能保持着较高的参与度。
我也曾参加过很多志愿活动,项目多种多样。比如:在社区、校园、景区、南山等地的卫生清洁活动,渝西医院(渝西小家)服务,少儿图书馆志愿服务,献血服务志愿者,相约红岭溪谷义务植树节活动,周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入户调查,敬老院志愿服务等活动。
在一次次服务当中我也得到了不小的进步和提升。我培养出了更好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也逐渐拥有更广阔的人际关系和视野,最终也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

在我看来,为人民服务是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每一个立志加入共产党的人,都会觉得做志愿服务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可能是受限于格局和眼界,没有意识到做志愿服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巨大力量。相信随着人们的综合素养不断提高,这样的认知会越来越少,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主动参与志愿活动、为他人发光发热的意愿并将其付诸实践中,我们的社会也会朝着满足人民合理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充分平衡发展的方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