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述的志愿者是来自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系的蒋昕一,她的爱好极其广泛,如做饭,DIY,玩游戏,音乐剧。她也特别擅长钢琴葫芦丝和拳击。她说她自己正在朝着成为一个有更大的包容心。

谈及她参加志愿服务的机遇,她是这样说的:疫情期间休学在家,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街上穿着“山城志愿者”马甲的志愿者们。抱着“反正闲着,不如找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做”的想法,于是我参加了新人见面会,成为了山城志愿者的一员。她认为认真负责,有同情心是志愿服务所不能缺少的品质。她的志愿服务经历也异常丰富:线上文字心理支持,慧灵晚间陪伴服务,科技馆志愿者,小蜜蜂认证组等等。
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慧灵的晚间陪伴活动,她是这样描绘的:我参与过很多次慧灵的晚间陪伴活动,内容就是陪一些有障碍的孩子们玩。第一次去的时候,小朋友牵着我的手一蹦一跳地跑去广场,我把她抱起来看江面的波光粼粼,我和她在广场上追小商贩吹出来的泡泡,我们听着小蜜蜂放的儿歌跳舞。小朋友们笑得好开心,我突然就有了“我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的实感。在那两个小时内,我成为了这个孩子的快乐的一部分,我成为了这场快乐得一个陪伴者和见证者,我花了一点点精力,让这个孩子度过了快乐的两个小时。原来做志愿可以如此简单,就有那么大的满足感。我不是唯一一个见证和参与这些快乐的人,但我很荣幸能成为其中一员。

最后她跟我们分享了参加志愿服务的收获以及感想: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并且有了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环境中的机会。我的时间有没有被浪费,只有我能得出结论;而我的结论就是:我投入在志愿活动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是浪费。